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维护最广大人民利益——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履职综述之四
信息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2-01-19

  当百年大党风风雨雨走过一个世纪,当泱泱大国昂扬奋发迈向伟大复兴,“全过程人民民主”被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2021年,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真正把人大工作深深植根于群众中。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追求民主、发展民主、实现民主的伟大创造,是党不断推进中国民主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的经验结晶。”——《中国的民主》白皮书,让我们进一步坚信:我国人民民主之所以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关键在于始终有党的领导这一根本政治保证。

  基于这种认识,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一切行动听党指挥。全年就重大事项向自治区党委请示报告58次,保证了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在人大全面落实到位。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人民当家作主的形式在变化,内涵更丰富。在党的领导下,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经过不断巩固和发展,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条例草案已经印发;现在付表决,请按表决器。”2021年9月29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会议厅,组成人员郑重按下表决器,《内蒙古自治区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条例》高票通过,4.2万名辅警迎来一件大事、喜事、好事。

  “感觉辅警的春天一下子就来了。”通辽霍林郭勒市公安局珠斯花派出所辅警万宏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条例的出台施行,令人欢欣鼓舞;条例的制定过程,满载民意:两年共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建议两轮,召开立法碰头会15次,组织专家学者、警种及辅警代表专题论证5次,自治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1次,自治区人大法制委员会审议2次,收到各方面意见建议300余条,累计修改50余稿。

  “包头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补选蔡明辉、姜华为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月7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发布第74号公告,截至目前,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实有代表530人。

  这530位代表,是全区2400万各族儿女的最佳代言人。

  正确的道路从哪里来?从实践中来,从群众中来。

  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召开在即,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提前召开预算审查座谈会,邀请近20名自治区人大代表、社会各界人士代表、常委会财经咨询专家对2022年自治区本级四本预算草案等进行了初步审查,并形成初步审查意见稿,将全过程人民民主切实落到实处。

  “从自治区层面牵头推动首府区市共建,全面提升首府首位度。”“全力推动乳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建设‘世界乳都’,推动奶业振兴走在世界前列。”在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呼和浩特市代表团以全团名义提交的2项建议,道出了首府人民对提升城市形象、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渴盼。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为加大对代表建议工作统筹协调力度,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从党委、政府及有关单位抽调人员组成会议期间代表议案建议组,及时分类批办、集中研判,通过线上线下将622件代表建议交由80家承办单位办理,并及时协调沟通、答复反馈,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如何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实行提前介入、“双组长”的立法调研起草机制,针对民生重点问题召开立法听证会,每件法规草案都向社会公众、人大代表和基层立法联系点征求意见,把更多的民意“装进法里”。在《内蒙古自治区养老服务条例(草案)》立法听证会上,6名陈述人围绕养老服务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等方面进行了陈述和论辩,提出了针对性意见。

  纵观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各项工作,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其鲜明底色——

  在新修改的《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办法》等法规中,增加“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内容,赋予其应有的法律地位。

  组织开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教育活动,引导全区6万余名代表站稳政治立场、履职尽责,充分发挥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

  在县乡两级人大全面开展“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发挥好人大决定、监督作用。

  继续推进“双联系”制度,更好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新的一年,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具体实践融入依法履职的全过程,最大限度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凝聚民心。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陈春艳)

 

[编辑:孙伟丽 张丽娜 校对:贾晶 发布:席瑞]